心理专家认为,宝宝获得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有两种途径:一是
通过语言传递,由成人教给知识,继承前人已经获得的认识;二是依靠亲身实践,在成人指导下实际地摆弄、操作物体,以获得直接经验。2岁以前,宝宝主要是靠感知活动,操作实际物体来认识世界的。
许多家庭为了让房间保持清洁或防止宝宝发生意外,妈妈可能会把家里零散的东西收拾起来,这样反而对宝宝的成长不利,因为这会使他失去许多操作、学习的机会。父母应有意识地给宝宝一些粗细、软硬、轻重不同的物品让宝宝体验。但也不是说玩具和物品越多越好。物品太多太杂,显得“刺激过剩”反倒使宝宝无所适从。父母应为宝宝设计适度刺激的环境,给宝宝适度的 玩具与物品,启发宝宝多想一些玩法,激发宝宝的动手能力。
宝宝摆弄物品时,难免把东西打翻、弄破。这时父母千万不要轻易地火冒三丈,大声斥责,这样会使宝宝幼小的自尊心受到伤害,也会限制宝宝的创造性,使他变得缩手缩脚,而且还会抑制宝宝学习的动机
与其大声斥责或阻止宝宝的“探索”,不如和宝宝一起去摆弄。哪怕是一根铁丝、一个纸筒,父母也要进行一番设计,和宝宝玩出乐趣。宝宝的创造力,许多时候就是在和父母一起欢乐地玩游戏时,一点点地发展的。因此,父母不要因为他没有按大人的要求玩,弄坏了玩具,就制止他、训斥他
父母不要把“不行”和“别动”当成口头禅,处处限制宝宝的活动,打击他的好奇心,压制他的探索精神。父母应为自己的宝宝喜欢探索而高兴,鼓励他的探索行为,发展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。相反,如果发现此时的宝宝对周围环境没有探索的兴趣,则应引起注意,及时查一下他究竟在哪方面出了问题